在这充满流奶与蜜之地,你满足吗?
前往应许之地的万里长征…… 有的为了生计; 有的为了逃离祸害; 有的为了更美好的将来; 有的为了不在甜蜜和丰润中腐坏…… 人类无所不用其极,离开熟悉的土壤,寻找那开启新天新地之匙-这是本能。
《牛奶与蜜糖》由新鲜出炉剧场奖项得主协力炮制,选取来自不同文化与传统的曲目及故事,配以现场音乐,竭力打造来自远古的新声音。 天台制作 (香港小剧场奖最佳舞台效果, 最佳导演提名) X 施标信 (香港舞台剧奖 最佳男配角)。
奖项
- 香港小剧场奖 最佳舞台效果 (获得)
- 香港小剧场奖 最佳導演 (艾浩家、施标信)(获提名)
剧评
这个团队在选择道具方面,意象非常精准,当中富有幽默感,亦扣连到迁徙的主题。我会欣赏整个风格,质朴之余,能量亦充沛;整体感觉非常清新及流畅。
导演的话
在创作《牛奶与蜜糖》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从神话和宗教故事中寻找其与当代问题的共通点;从而将每天发生的事情提升或延伸至永恒的主题。创作过程始于圣经中的「流奶与蜜」-那一片在《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作长途迁徙去寻找的应许之地;那一片,远在现时常存争议的各国边界被成立前,据说充满着牛奶与蜜糖的土地。从那一刻开始,我们游走于梵颂、往世书、埃斯库罗斯的故事、大自然动物迁徙、本地移民数据、美国神创论学说、埃及创世神话等等范畴,进行一趟疑似无止境的旅程。然而,在这些资料中,却冥冥中有着众多的连系;种种看似充满矛盾的文化、思想和信念,都有着令人惊喜的共通点。这些文字,大多数在形容一趟又一趟于混乱中寻找意义的旅程;令人可应对生活中的荒诞,或透过共同的想法或理想去凝聚社会。
罗马尼亚的宗教历史学家及哲学家Mircea Eliade在Ordeal by Labyrinth写道:
「人与「神圣」的关连:由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而连接;它穿越时间限制,触及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素。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在人类现时面对的主要问题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代人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宗教的,即是这些危机令人类觉醒,意识到一种意义的缺失。」
我们希望透过《牛奶与蜜糖》为各位介绍歌曲剧场。歌唱与剧场的结合早于古希腊时代对酒神的赞美诗(dithyramb)已经存在;但自从19世纪,音乐剧及歌舞剧发展成为一种剧种后,令歌唱在剧场中的应用,大部分连系至一类别于结构、内容,以至演出处理手法都有惯例的主流制作中。选用「歌曲剧场」一词,是希望将现场演唱和歌曲应用,重新连系至当代实验剧场制作,混合不同的传统以创新。是次演出所选用的曲目跟内容选材同样广泛;包括有乌克兰文、格鲁吉亚文、保加利亚文、拉丁文、梵文及英语的传统曲目。
我们运用物件与仪式的方法,大大受到冈多流传下来的思想和实践所影响。我们亦深深被70年代出现的剧场作品中,它们运用歌曲及传统的方法所影响(葛罗托夫斯基、尤金尼奥·巴巴、李察·史切契纳、Gardzienice),但我们却从一个非常后现代的角度看待这些方法。
移民迁徙这个主题对我们的创作团队来说,都是非常个人的题材;而我们每一位,在个人移民或家族迁徙上,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作为一个移民香港的人来说,我很感激每一位的信任和支持,令我可继续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继续创作我所关心的剧场。我亦特别感谢我的联合导演,Billy;有他,这个演出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