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淪喪》是好開始
波蘭戲劇教父陸帕(Krystian Lupa)曾被記者提問戲劇是什麼?他這樣說:「戲劇是通過導演去了解人的方式,而演員則是通過不同的角色了解自己。」筆者對於陸帕這種言簡意賅的答覆極為同意。身為戲劇工作者,如果只懂得沉醉於自我創作的世界,忘記創作的終極目標,其作品永遠無法超越技法上的掣肘。本地新晉劇團「天台製作」創辦人艾浩家(Ivor Houlker)及李婉晶在英國倫敦修讀演出創作碩士後,回港成立劇團並發表他們創團作《行為淪喪》,他們選擇以小劇場作品的演出風格,再配合新媒體環境劇場手法,演繹六十年代,一個名為「老鼠烏托邦」的社會學實驗,探討現代人生活空間、科技發展及行為模式的種種關係。
聲音導賞行程
演出分為兩部分,觀眾首先要觀賞及參與演出聲音導賞行程(audio guided tour)。他們需使用個人智能手機及耳筒,先下載劇團為演出準備的應用程式,聆聽聲音指引,以小組形式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遊走於新蒲崗大有街附近街道。對於這部分環境劇場的處理,個人認為是暫時在香港劇壇最成熟的一個。對於負責編寫應用程式設計的艾浩家,他能夠充分運用新蒲崗工業區主要街道的橫街窄巷及建築物外貌特色,又利用康文署管轄的公園環境,帶領觀眾進入他們的戲劇世界兩大元素:希臘神話故事與人類在歷史中作為實驗品的事件。在希臘神話故事上,艾浩家很仔細將街道名稱和酒店外觀注入希臘神話人物的關係,而實驗品事件上,最精采是運用到彩虹道遊樂場的設計,被觀眾發現在《聖經》故事中伊甸園,並且談及阿當和夏娃如何通過不了誘惑測試,實驗失敗而被趕走。約半句鐘的行程,應用程式配合導賞員的表現,完全沒有出現硬件或軟件的不穩定問題,非常難得。
至於下半部分,即返回同流黑盒劇場進行,設有觀眾席,以形體劇場及古希臘神話為創作元素,以不同的劇場藝術形式呈現相關命題,現實和虛擬互相穿插,嘗試讓觀眾思考劇場的觀演模式。對於這個部分,在表演形式上是可行的,也充分反映出什麼是小劇場精神。導演刻意將長方形的觀眾席離地升高一米半左右,只可以並排而坐,觀眾必須要利用活動鋼梯上落。觀眾在座位上若舉手,就已經可以觸摸到工廠大廈單位的天花。演出時的燈光設計和舞台美學尤見心思,空間運用也見得宜。唯一可以更臻完善的,就是五位演員的演繹技巧。
磨練演繹技巧
現在演員主要的表演風格基調來自古老的祭祀形式,由現場敲擊到角色演唱都充滿着一種人類的原始味道,當陳述「老鼠烏托邦」的社會學實驗時,理應是有所謂文明人的當代性。現在由於演員在處理原始的身體狀態時,還沒有去到巫師的着魔境界,有部分演員還過分小心和理性地完成演出動作和畫面,導致這些場景還未充分回歸到表演藝術最初的根源。而在陳述社會學實驗時,由於演員須要顧及複雜的台位及自身動作的調度,要求就如當代舞者一邊舞動身體,一邊說出大量實驗數據的對白,難度要求非常高。現在雖然偶有失準,但是看到各人克盡己任努力完成,已經值得欣賞和支持。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劇團繼續朝這個創作風格和路向走下去,不出十年,他們將會是創作具有質素的小劇場作品最重要的本地劇團之一。